- 新闻资讯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李欣记者刘伟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南京栖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南京市栖霞区外办联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共同举办中外师生观非遗·阅栖霞活动,吸引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赞比亚等国家的60余名留学生参加,共同感受多彩中国和别Young栖霞的独特魅力。
活动首站来到南京金陵折扇研究所,在不足3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5位老艺人在工位上聚精会神地劳作。据研究所所长倪世金介绍,金陵折扇是中国四大名扇之一,明清时期盛行,为文人雅士必备之物,南京也曾一度成为全国折扇制业中心。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折扇制作技艺工序复杂、要求苛刻,从选材、打磨到雕刻、裱画,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择一事,终一生”,正是因为老艺人的孜孜不倦和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才把流传千年的文化和亘古不变的匠心浓缩在这盈盈一握的小折扇上。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里赞叹:“这些工匠不为名利,只为了将这门古老的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太让人感动了!”
如果说老艺人一丝不苟、不厌其烦、专心制扇的场景令留学生钦佩和动容,那么博古架上展示的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折扇成品,则令留学生大开眼界、啧啧称奇。水磨玉骨折扇、红木折扇、宫绢女扇……在倪世金的解说下,大家细细欣赏和品鉴金陵折扇的魅力。每一把金陵折扇的背后都是千锤百炼与精雕细琢。如今,南京金陵折扇研究所正朝着市场化、普及化的目标努力,将在设计制作中融入时代元素,推动折扇从文人墨客的雅好转变为寻常百姓家的用品。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双创”教室,开始了第二环节的体验活动。区外办负责人张丽华在致辞中表示,栖霞不仅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迷人的风光、绿色的生态、蓬勃的发展氛围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感受,希望大家能将栖霞当成“第二故乡”,在此激扬青春、实现梦想。江苏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汤玮健精心准备了一堂“神话和诗词里的中秋”文化鉴赏课,带领留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随后,在该校艺术学院文爽老师的示范指导下,中外师生以“花好月圆、温情思念、千里婵娟”等为主题,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团圆和美好的祝愿尽数倾注笔端,在扇面上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作品完成后,留学生纷纷自豪展示,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快乐时刻”。活动临近尾声,留学生团聚在一起,品尝了中秋节的代表性美食—月饼。来自俄罗斯的大卫表示,他很喜欢这次活动,不仅认识了新朋友,了解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吃了一个美味的月饼,那是思念的味道!
此次活动,不仅是栖霞区外办策划开展的“别Young栖霞”系列体验活动的一个分支,更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现场观摩和互动体验,推动金陵折扇从街角一隅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激发留学生对“宝藏栖霞”的好奇、探索与热爱。思念不分国界,团圆跨越山海。活动的举办,留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他们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温暖。